(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向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战略蓝图,立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重大需求,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为发展重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材料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材料强国。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重点新材料总体技术和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提升新材料产品质量水平与稳定性,中高端产品所占比重大幅提升,整体水平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关键高端材料和高端装备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关键短板材料受制于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到 2035 年,在世界材料强国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围绕保障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的重大需求,核心系统、关键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基本解决;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器件与材料需求,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材料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建成材料自主创新体系。
到 2050 年,位于世界材料强国前列,全面建成材料自主创新体系,材料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材料发展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需求,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
1. 先进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工材料及先进纺织材料等(见表 5)。
表5 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 发展方向 |
先进钢铁材料 | 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钢,高技术船舶用钢,新型高强韧汽车钢,高速、重载轨道交通用钢,新一代耐火、耐蚀、耐候建筑用钢和海洋环境建筑用钢,超大输量油气管线用钢和深海钻、采、输、储钢铁材料,能源用钢等 |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功能元器件用有色金属关键配套材料,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等 |
先进石化材料 | 润滑油脂,高性能聚烯烃材料,聚氨酯功能性树脂,氟硅树脂,特种合成橡胶和弹性体,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催化剂及催化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 |
先进建筑材料 | 极端环境下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功能化、智能化玻璃材料,工业陶瓷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环境友好型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等 |
先进轻工材料 | 高性能纸基材料,高性能皮革材料等 |
先进纺织材料 | 差别化功能纤维,生物基纤维,非织造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编织材料,纺织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纤维材料等 |
2. 关键战略材料
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制造和封装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和功能梯度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基材料等(见表 6)。
表6 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 发展方向 |
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 | 先进变形、粉末、单晶高温合金,先进黑色耐热合金,先进黑色耐蚀合金,特种铝镁钛合金等 |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
新型能源材料 | Si 基太阳能电池材料,GaAs 基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全固态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及其他能源材料等 |
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制造和封装材料 | 大尺寸硅半导体材料,Ⅲ – Ⅴ族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和封装材料等 |
稀土功能材料 | 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晶体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等 |
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 | 电子陶瓷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 |
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和功能梯度材料 | 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等 |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 水处理膜材料,特种分离膜材料,气体分离膜材料等 |
新型显示材料 | OLED/QLED 显示材料,Micro/Mini-LED 显示材料,激光显示材料,显示基板材料等 |
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 | 再生医学产品,功能性植 / 介入材料,医用级原材料等 |
生物基材料 | 天然高分子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等 |
3. 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3D 打印用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石墨烯材料等(见表 7)。
表7 前沿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 发展方向 |
3D打印用材料 | 3D打印金属材料,3D打印有机高分子材料,3D打印生物材料,3D打印无机非金属材料,3D打印复合材料等 |
超导材料 | 强磁场用高性能超导线材及磁体装备,低成本千米级 Bi2223 和钇钡铜氧(YBCO)涂层导体等 |
智能仿生材料 | 资源利用智能仿生材料,环境保护用智能仿生材料,能源利用智能仿生材料,生命健康用智能仿生材料,仿生材料与智能集成等 |
石墨烯材料 | 新能源领域用高效石墨烯电极材料、石墨烯集流体等新能源材料;推进航空航天领域用石墨烯橡胶、石墨烯芳纶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石墨烯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石墨烯金属复合增强材料等;突破石墨烯导热、散热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等 |
4. 新材料评价、表征、标准平台建设
新材料评价、表征、标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平台基础要素建设与完善、机制建设与完善、平台运行重点任务等重点发展方向(见表 8)。
表8 新材料评价、表征、标准平台建设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 发展方向 |
平台基础要素建设与完善 | 优化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和新材料标准供给结构;建立并完善新材料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培育建立新材料领域专业化第三方认证评价机构;培育团体标准化组织,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构建新材料专业化质量认证评价能力;整合新材料测试资源,提升新材料综合测试能力;加强社会团体标准化能力建设,打造国际标准化品牌;注重检测分析仪器技术研发水平提升,支撑新材料检验检测能力 |
机制建设与完善 | 建立新材料标准制定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建立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协调互动机制;探索新材料标准制定机制创新 |
平台运行重点任务 | 利用大数据技术引领新材料研究,促进新材料研究成果转化;组织开展新材料标准修订工作;全面开展新材料评价工作;保障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与安全运行条件 |
本文节选自《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
作者:谢曼、干勇、王慧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5期 页码1-9
http://www.engineering.org.cn/ch/10.15302/J-SSCAE-2020.05.001
中国工程院:新材料强国发展战略
© 2025 京溪美邦(北京)特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25 JingXi MaxBond (Beijing) Special Stee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